时间:2021-06-24 06:55:08
1、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时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何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对于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你有何认识?(6分)
参考答案:(18分)(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1分)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2分)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1分)原因: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2分)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2分,答出一点即可)
(4)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2分)史实: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2分)认识:①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②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③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④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如答出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李贽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例如,“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变化指的是明朝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毕竟一定思想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李贽也被称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异端。仅仅是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因为当时自然经济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2)材料一是很明显的在贬低孔子,而材料二恰恰相反是在高度推崇孔子。而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因为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当然,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也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指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跪着^造**。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仅仅是要回答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一定要从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特别要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的史实可以举例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而对于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认识主要包括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等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一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重大发展有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题干中的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内容;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先秦儒学的特点。故选B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的特点。(一)思辨化的儒学,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三)融合佛老的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