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6:46:43
1、选择题 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艺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①汉赋创作 ②书法出现 ③元杂剧兴盛 ④明清小说繁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学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也较多的出现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在宋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就有很多的描写市井生活的宋词,到了元朝通过戏剧表现市井生活,明清时期则有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其中的很多小说都是对商品经济繁荣的社会的描述,由此分析可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杂剧、明清小说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诗是贵族的,而不是大众民间的、日常人生的,而风俗画与唐诗恰恰相反,不是贵族的,而是大众民间的、日常人生的,所以,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就是唐诗与风俗画,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①是商代的甲骨文;②是魏晋时期出现的楷书;③是秦朝后期的隶书;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
点评: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战国。(1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1分)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2分)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史实的识记。第一小问从材料一《韩非子》、《鬼谷子》中关于司南的记载,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司南最晚发明于战国时期。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以端朝夕”“不惑”,材料二中“观指南针”,可以看出司南和指南针的功能是指示方向和辨别方向。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体现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可以得出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
A.怀素
B.王羲之
C.颜真卿
D.吴道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巨大造诣的怀素和尚,“沙门”即为出家修道者的统称。所以本题选A,B、C、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书法艺术·怀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