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6:46: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属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趣味。(4分)作者以兰花代指品德高尚的隐居者。(2分)
(2)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商人为追逐利润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夜市,酒店娱乐业兴旺。(4分)
(3)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人画的分析与掌握。首先要根据材料“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可判断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其特点。结合郑板桥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回答“思想感情”。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代商业发展的掌握情况。首先联系所学的有关唐代商业发展的内容,再结合材料“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可知,反映的是商人的足迹遍布远方,海上贸易发达;而材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则体现了“市”的发展和娱乐业的兴旺。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掌握情况。回答时,按照题目的要求,紧扣材料分析回答。如材料“……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绘画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戏曲艺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该书问世以后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被刻印,被乾隆皇帝称赞为“用意勤而民事切”。现代有人评价它是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的。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根据材料“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部农书是《农政全书》。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农学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石涛虽为知识分子,但本是明朝王室后裔,特殊的身份使其在清初内心极为矛盾:明知复明无望,又不愿为清朝出仕而辱名节,材料强调“意境孤凄”即是真实写照。“睡”和“无心”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C符合题意。石涛算不得先进的中国人,并未对落后的农耕经济进行反思,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作者个人的感悟和心境,不能反映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绘画风格的变化,排除D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古代绘画艺术文人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某中学举行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吟诵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三个名句体现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A.宋词、唐诗、楚辞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唐诗、宋词、元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学科交叉题,考查宋词,唐诗和楚辞体裁形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晏殊的一阙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一篇楚辞。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体裁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
作是 
A.《墨子·墨经》    B,《梦溪笔谈》
C、《营造法式》    D.《天工开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春秋、战国文化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可以知道记载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墨子·墨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