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6:34: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唐朝建立时间的掌握,联系所学可知,建立于618年,626年是李世民登基的年代,581年是隋朝建立的年代,589年是隋朝完成统一的年代。此题答案为A。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建立时间的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觐见,皇帝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景帝将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通通提升为王”,避免其中一个儿子独大,目的是削弱封国实力,故选B。联系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也是同样的道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是指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说明此制度为郡县制;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故B正确。两者都是地方制度,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分封制却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A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郡县制不是,而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是郡县制,故C错误;郡县制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      ②西藏地区     ③岭南地区     ④东北地区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在云贵地区和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进行管辖,自此两广和云贵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②西藏地区在元代正式进入中央版图,④东北地区在清代初期正式划入中央版图,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知,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因此排除A;这种做法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排除B;材料未反映作者的主观态度,也没有强调行省制度的弊端,因此排除D;根据元朝行省的分布和设置行省的目的以及其历史作用,可知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