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1-06-24 06:27: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世时汇编的法律有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查士丁尼法学总论》③《查士丁尼新敕》 ④《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其中,《查士丁尼新敕》是法学家把查士丁尼在世时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而成的,非他在世时汇编的法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始皇时期繁重的徭役不包括
A.修长城
B.建阿房宫
C.伐南越
D.焚书坑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焚书坑儒属于思想专制不属于徭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学?②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九章算术》?④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出现的时间顺序。②在春秋,④在西汉,③在东汉,①在南朝,因此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材料二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认为,宋代建立制度,指定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矫正前代之失”。他说:“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
材料三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正前代之失”的措施及其影响。(6分)
(2)材料三所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3)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问题:藩镇割据问题(1分)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影响:1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弊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积贫积弱。(2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三省长官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2分)
(3)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2分)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2分,如答出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可得分)
(4)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最后强化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与地方中,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逐渐实现了对地方强有力的控制。(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割据现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以下措施①集中军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另外,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②集中行政权。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当然这些也可以精简的语言概括: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至于其影响从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消极造成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  )
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廷尉对皇帝的意旨不予执行,说明以廷尉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对皇权进行抗衡。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犯人的行为违背了法律,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