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1-06-24 06:10: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个体经济,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根据所学知识,AD项是错误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城市的经济改革从1984年开始;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急过快
B.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差距拉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排除A;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赫鲁晓夫进行农业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排除B; 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并非一直呈下降趋势,也有回升,排除D,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49? 1952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三大改造时期。故选B。A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时期;C项是文革时期,当时公有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D项是改革开放初期,与材料信息中的公私合营等内容不符。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公有制占据了绝对支配性的地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这组图片信息能准确反映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是

A 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