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6-24 06:06: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孔子的学说”为什么“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3分)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5分)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主要目的。(5分)


参考答案:
(1)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家思想;他提出了君权神授、儒学独尊和大一统的思想;这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2分)
社会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3分)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3分)
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孔子的学说”有什么新发展,二是当时的统治者有什么新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来分析,可得出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家思想;他提出了君权神授、儒学独尊和大一统的思想;这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的信息,可概括出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从“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的信息,可概括出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第二小问条件联系所学,可抓住宋代的时代特征,可从印刷术的发展、私学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理由依据李贽反正统的思想主张来说明即可,联系所学可知,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这些思想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第二小问主要目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思考,可得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另外还可从材料三中“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的信息,可以看出目的之一还在于深曝其罪,警示后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朝袁枚(1716—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
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袁枚和章学诚实际上就是在提倡男女平等,从而冲击了理学对女性的压制。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理学受到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理学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存天理,灭人欲。B C D项是认识理的方法,与题干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四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参考答案:(24分)(1)①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答出任意四点即8分)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4分)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主要是指宋朝的市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宋朝的市里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宋朝时期由于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所以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更加兴盛,特别是开封等都市商业繁盛,在四川地区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则能直接反映出宋朝商业的确是正在革命。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黄金时期,当然这和宋朝时期的国家治国理念密不可分。
(2)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子主要包括:活字印刷术这项科技传到西方国家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并被传到了西方,是中国的火药技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而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即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是新航路的开辟的一个重要条件。
(3)新儒学的本质特点是: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所以,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主要包括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例如,在书法上,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例如,在绘画上,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讲究的就是更加注重意境,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
(4)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主要是指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特别是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更是“突破现有体制”。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则是指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例如,材料中的“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而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所以,王安石变法必定失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段话所包含的主张有
①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              ②“理”在人身上体现为人性
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④“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材料中他提出的主张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理”在人身上即体现为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理”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故排除③。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