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1-06-24 05:39: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①④人物无关的是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
——摘自《历史千年》“商鞅变法”
材料二 1871年(明治4年),在萨、长、土三藩合作下,调集一万兵力于东京,并由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政府中枢,而后召集在京的各藩知事,命令废藩。……同年11月,实行所谓改置府县,对府县进行统一、废除、合计共设三府七十二县。……伊藤博文曾说:“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
——摘自《日本近代史.近代国家的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概括商鞅“行县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行县制”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观点。(5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共同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背景:领主拥有领邑的政治特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4分)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军政分权管理;分层管理。(4分)
(2)分析:观点有夸大之处,是片面的。(1分)倒幕运动是推翻幕府封建统治的革命战争,为废藩置县奠定基础;废藩置县采用了武力胁迫的方式。(4分)
影响:废除贵族特权,巩固中央集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第(1)问,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回答。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是史论结合的题目。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论,要全面,客观。要注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共同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回答,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
(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
(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的落后,企图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这种局面,稳固鲜卑族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汉族的农耕文化。故选C。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本题选B项。
点评: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