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5:35:08
1、判断题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参考答案:(1)题目(3分)
题论相符,确切明了,有新意(3分)
题论基本相符,有议论色彩(2分)
题论不太相符(1分)
(2)观点(12分)
一类:开头能突出中心观点,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突出(4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紧扣中心观点(6~8分)
二类:开头能提出中心观点(3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有分层观念,能够说明主题(4~6分)
三类:有观点(2分),分层论证,比较能够说明主题(2~4分)
(3)史实(12分)
一类史论结合好,涉及史料10~12则,史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10~12分)
二类史论结合比较好,涉及史料8~10则,史料能够说明主题(7~9分)
三类能够史论结合,涉及史料6~8则,史料可以说明主题(3~6分)
(4)文字表达(3分)
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扼要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贡”,而不削发登。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以与琉球、高丽外国相比”,拒绝郑氏请示。
——中国通史全稿
材料二: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切条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2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决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人为限制被打破,台湾岛内回大陆观光、定居、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大陆已成为台湾商品的主要市场。但是台湾的陈水扁当局不顾岛内人民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阻挠两岸的民间交往,攻击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出卖台湾”,并导致当前两岸间的“三通”必须绕道香港、澳门,两岸间的直接“三通”迟迟不能实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对郑氏集团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告台湾同胞书》还宣布了什么方针?谈谈你对台湾与大陆统一前景的看法。
参考答案:(1)态度:康熙帝拒绝了郑氏集团分裂祖国,台湾独立的要求。
评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顺应了民心。
(2)态度: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要求收复台湾主权。
评价:为祖国统一及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作出了贡献。
(3)方针: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看法:和平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愿望,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平统一的希望很大,台独势力猖镢,决不放弃武力统一。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台湾问题命题。清朝康熙时期正是政权已是割据政权,妨碍了国家统一;国民政府时期一直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入现代,中国政府仍主张实行何明方针统一祖国,符合两岸人民的愿望。对待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便于安置官吏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
①基本消除了敌对的政治势力 ②稳固了在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核心地位 ③为其登上皇位扫平了道路 ④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④是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将带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彻底废除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的标志是
A.新中国建立
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