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5:25:00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计、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参考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4分)(答三点即可)
(2)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4分)
(3)被西方国家借鉴;促进社会重学风气。(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反映了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反映了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反映了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第(2)题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表格可知:明经科考查士人的识记能力,进士科考查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的能力 。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三主要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明显,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四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从隋朝创立直到清朝被废除,实行了1300多年。科举制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保证了官吏来源,能够吸引有素质的人才参政,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答题一定规范,必要的文字说明得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宿 | 国 |
角亢 | 郑 |
氐房心 | 宋 |
尾箕 | 燕 |
室壁 | 卫 |
虚危 | 齐 |
宿 | 州 |
角亢氐 | 兖州 |
房心 | 豫州 |
尾箕 | 幽州 |
室壁 | 并州 |
虚危 | 青州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郡县制的知识。从图一中看星宿的分野是按列国来分配,图二是按州来分配,由列国到州的变化实际上应该是由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而带来的变化,亦即中央集权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认为“养廉银”乃“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达变之善策”,谕令“通行天下”。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等
材料二:
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1985年的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是:总统年薪24.3万美元,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部长年薪17.2万美元,常任秘书年薪13.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高级公务员年薪是6.58万美元。再看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他们工资收入月平均为10800新元,是产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约600新元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检察日报》(200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 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分)
(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6分)
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可以得出其将养廉银和耗羡归公相结合,依据材料“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可以得出养廉银按级别发放,由政府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2)结合材料中的数字可以得出新加坡公务员的工资较高、福利较好,依据材料“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可以得出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依据材料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高薪”与“严惩”相结合。第二问应该从利弊两个方面回答,对高薪养廉的认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特点及与新加坡高薪养廉的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13分)
参考答案:(25分)
(1)趋势:厚薄不同,逐渐走低;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官员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入。(6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机构庞大臃肿;最高统治集团生活奢侈);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制度的弊端(监察制度不健全)。(任一点2分,共6分)
(2)特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利益回避;工资标准参照私企,有严格规定;同工同酬;实行工资封顶制度。(任一点2分,三点7分)
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公民素质;政党监督。(任一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材料一不难发现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主要从俸禄的多少、俸禄的形式、有无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的意思也是非常容易看懂的。“中国官员俸禄制度为什么这么变”一定要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官僚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弊端等等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
(2)“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反映的是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是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的。材料中的“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也是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显著特点,从材料中的“四项指导原则”也可以概括出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显著特点包括“同工同酬”的特点。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主要从严密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严密的法律制度、美国是多党制国家、其他党派的不断的监督等等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和原因;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以及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简答题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相权变化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参考答案:
(1)史实:
秦朝 :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是百官之首;(2分)
唐朝 :创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都是丞相,皇权得到加强;(4分)
北宋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5分)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皇权空前加强。(2分)
(2)总体趋势:相权越来越被削弱,最后被废除,皇帝权力不断加强。(4分)
本题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是百官之首,此时丞相的权力很大。汉代为了削弱相权,汉武帝提拔亲信充任内朝,外朝权力削弱。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被一分为三。北宋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同平章事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2)学生应重点把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变化史实。根据以上史实,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的基本矛盾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为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与相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