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5:25:00
1、选择题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制度
2、综合题 材料一《新唐书》:“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3、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
4、选择题 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
C.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D.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
5、选择题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