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30 07:23: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图一至图四,回答问题: (13分)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分)
(2)与图一相比,汉朝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
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有何意义?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特征:皇权高度集中。(1分)
(2)频繁换相;设中朝,以对抗外朝。(2分)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2分)
(3)皇帝:雍正。(1分)
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1分)
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1分)
意义: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情况,需要结合图片内容来回答。第(1)问结合图一中出现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郡县乡”可知是秦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结合图二中出现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可知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体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第(2)问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汉朝皇帝为了削弱相权,重用身边的近臣,形成中朝;图片三中的文字提示可以发现,皇帝下面直接是六部而没有了丞相一级的机构设置,因此可以判断此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状况,加强了专制统治。
第(3)问结合文字提示可以知道此图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当时的办公处所;军机处的职能主要是“跪受笔录”, 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4)问结合四部图片中中央机构官职的变化,反映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通过秦始皇设立丞相,到丞相权力不断削弱,直至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完全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说明皇权不断增加的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乾隆①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② 法天隆运 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 神圣③ 纯皇帝”④。四处划线部分依次为         (   )
A.尊号、年号、谥号、庙号
B.年号、庙号、尊号、谥号
C.谥号、年号、尊号、庙号
D.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参考答案:1.B


本题解析: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乾隆庙号“高宗”, 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乾隆谥号“纯皇帝”,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乾隆是年号。中国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③属于尊号。(本题正确答案有误,改选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各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分别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1) “上”是指秦始皇,或者嬴政(1分)
地方制度:郡县制。(1分)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1分)
(3)变化: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
影响: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 
变化:材料四反映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2分)
影响: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影响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秦朝初年”的提示此题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2)由材料二可知中书省决策,交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许可,再交给门下省审核,如门下省上课通不过,再反还中书省修改决策,如审核通过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一个重要决策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局限性。
(3)从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看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以看出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答出影响。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在中央,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建立了军机处,这都加强了皇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民主是指有所有公民直接对某项政策和事务作出决策,因此在通信设备不发达的古代直接民主只能在规模较小的群体内施行,所以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可以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故答案选A,B C D三项不是直接民主施行的必要条件。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很多特点,而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威方面,轮番而治体现在管理者的选举方面,由于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因而与资产阶级的间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有很大不同。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春秋·公羊传》记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世袭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职位,以父子相承,世代相传的制度,材料中并未体现父死子继世代承袭,因此排除A项。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维护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联系的一种政治制度。材料中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符合宗法制的特征。材料未反映周天子将土地与人口分赐给诸侯,也没有诸侯向天子提供力役、军赋和定期朝觐,不符合分封制的特征。禅让制是民主方式推选首领的方法不是以血缘为标准,排除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