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30 07:23: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故选C。A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君臣关系的紧张,而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D项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日天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清朝统治者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实行专制统治,最触目惊心的是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故选A。B项错误,说的是废除科举制,在1905年清政府就废除了科举制;C项不缠足运动是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D项说的是进化论,都不能直接威胁的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通判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君主对于各级管理应该有所监督。宋朝,在地方设立通判,监督知州。因此选择A。C、D两项属于地方行政制度。B项属于中枢机构。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发展·监督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实际上作者想说明选官制度的变化,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打破了由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变与强化·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举孝、廉各一人”,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本题考查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察举制。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的表述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不正确,排除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察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