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30 07:23: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三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8分)
材料二 

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
(2)图四中的场景记录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的历史内涵?它标志着什么?它反映该国民主政治演变有什么特点?(8分)
材料三

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卡通图片
(3)该卡通图片的寓意是什么?它反映了此时的美国面临体制上的什么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6分)


参考答案:(1)以分权形式达到集中皇权;
废丞相权分六部;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每点2分,共8分)
(2) “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夺取了政权;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妥协、渐进(改良)。(每点2分,共8分)
(3)独立后的美国十三州各自为政,不团结;
松散的邦联制不能有效管理国家和维护国家利益;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图一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实行的目的在于把相权一分为三,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图二则是明朝的政治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图三反应的机构是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从唐到清的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看的出皇权的不断地加强。(2)根据材料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是光荣革命的场景。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政治的国家主权的转移,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光荣革命实现了不流血的革命,体现了英国政治文明的渐进的特点。(3)材料三反映了刚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邦联制的弊端,中央无权,各州各自为政。中央无权的局面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后来通过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考点:中外政治体制的演变
点评:近代以来,中国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老路上越走越远,但是西方却走向了民主政治。中西文明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外国的侵略欺凌,与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落后有必然的关系。近代西方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


本题难度:困难



2、填空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行省制度本来就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才实行的一个制度,而不是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材料中的“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所以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只能是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另外,行省不仅仅是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蒙古人也不可能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的主要职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参加过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此中美关系不断恶化;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两国关系友好;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关系缓缓。根据以上分析,图中应该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分权)。
(3)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郡县制;行省制。
(4)总体上呈现中央集权的趋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郡县制与分封制在历史上交替出现,说明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可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皇权与相权。在这一进程中,其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图表,可以这样组织答案:?汉代:内朝或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明朝:内阁制度或内阁;④清朝:军机处。
(2)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问题一:皇权与相权”图表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在处理皇权与相权一事上,尽管其总趋势是一样的,即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但皇帝具体集权的方式又不太一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分权)。
(3)本问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中央与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进程中,体现的总趋势就是:中央不断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结合图表,可以这样组织答案:?周朝:分封制或封邦建国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④元朝:行省制。
(4)从第三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矛盾之一,即中央与地方。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进程中:?体现的总趋势是,中央不断集权,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郡县制与分封制在历史上交替出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材料讲述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B、D三项都有所体现。材料无法体现C项所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政治上实行以宗法制为纽带的分封制。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