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21:15
1、选择题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是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B,A、C、D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不一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2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6分)
参考答案:(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而要做到安贫乐道。(2分)
(2)不同: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其幸福观具有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的色彩。(4分)
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全面危机;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6分)
(3)努力: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建成小康社会。(6分,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分析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材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其观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要注意与材料一时代的不同,尤其注意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归纳总结。材料“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体现了其不同。分析原因要结合时代特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的认识。首先要分析题目,明确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及具体内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是( )
A.佛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出自《韩非子·物权》,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圣人(皇帝)把持着要害之所,四方的诸侯都会来朝拜,加强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B。墨子主张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节葬。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庄子主张齐物论,逍遥。
考点 :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各流派思想有基本记忆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德主刑辅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两鹿互相哀鸣”、“中感母恩”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董仲舒认为,大夫私自放走小鹿是受母恩的感化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体现儒家的仁爱思想,“德主刑辅”,A项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近日来,针对下图反映的社会问题,我国很多地方展开了“光盘”行动。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与该行动最为吻合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光盘”体现的是节俭和节用,这符合墨家思想,故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立意新颖。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