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19:32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1分);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1分);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1分);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1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①的说法错误,排除就可。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特权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是君权的延伸。其有无、大小均取决于君主的意志,体现的是专制统治。故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专制主义是从最高权力的掌握和决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事在四方”即指地方,“要在中央”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而郡县制就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形成中央集权的主要环节措施。因此C符合题意。AB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D项属于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史实,不是削弱而应该是废除,选项B是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即加强皇权的措施,而非加强中央集权。D项说法错误,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所以本题选C,行政上派文官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