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8-30 07:19: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面是某学生在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唐朝中叶,唐朝末年发生叛乱主要是地方割据的诸侯或者节度使,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因此得出的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矛盾。A看不出;D说法不对;C项说法正确,但是只是表现而也。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将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与此有关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丞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题干关键词是“朱氏后裔”、“ 明皇陵祭祀”、“ 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祭祖”,可见与此相关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血缘政治,影响到民间则是以血缘姓氏为纽带的家庭。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清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该观点认为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弘扬了传统文化
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有利于社会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材料“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可以看出宗法制具有教化功能,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专制主义是从最高权力的掌握和决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权则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事在四方”即指地方,“要在中央”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而郡县制就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形成中央集权的主要环节措施。因此C符合题意。AB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D项属于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记载,宋代御史之责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从宰相到一般小吏,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同时,皇帝还常派遣路一级的官员到各地监察,这就是外任御史。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御史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了宰相
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
D.御史有权廷辩,有效制约君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宋代御史的职责和权利。御史有弹劾宰相的权利,御史的权力和地位不可能超过宰相,A错误。B重视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表达不够全面,排除。C重视制度建设,形成监察体系,比较准确。宋代的御史官人数没有定制,可多可少,随皇帝意旨而定,除御史中丞较固定外,其他御史可随时增减。御史有权廷辩,可以制约相权,加强君权,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