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一)

时间:2020-08-30 07:13: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子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材料二 以其本心论之,管仲才陈于桓公而见于行事者,皆微权小智,虽假尊周为名,其意则富强其国而已。固君子才羞道也。
——明·宋濂《宋学士文?静学斋记》
材料三 迫难两全之际,捐小以全大,乃与其初心小异而不伤于大同。故管仲事雠而夫子许之为仁,以其知小大公私之辨也。使怀子纠之怨,忿戾以去其故国,北走戎,南走楚,必与桓公为难,而雪其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6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3、选择题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4、选择题  对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其中“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5、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