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7:13:42
1、选择题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
A.关注伦理
B.注重修养
C.重视智慧
D.强调等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中国的“仁、义、礼、智”还是希腊的“理智、正义、节制、勇敢”都在强调注重人的修养。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希腊四德”与“中国四德”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墨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孟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所以选B,AC为孟子的主张,D为韩非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代中西方哲人中,有的忽视道德,有的重视道德。其中重视道德教化的哲人是
①孔子 ②韩非 ③苏格拉底 ④普罗塔戈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重视道德,①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治,②不符合题意;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③符合题意;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不重视道德,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推崇儒学,独尊儒术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可以看出,汉宣帝反对单纯用儒教治理国家,主张“霸王道杂之”,故,D项符合题意。A是单纯的道家“无为而治”思想,B、C两项均是单纯的儒家治国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汉宣帝治国理念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背景。注意理解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原因。董仲舒的主张是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的需要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