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一)

时间:2020-08-30 05:48: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些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中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君舟民水
B.因信称义;天下为主,君为客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民贵君轻



2、判断题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政策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继位约7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判断题  “革命无罪,^造**有理”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口号之一,^造**派冲击党政司法机关,殴打“反革命分子”,对他们进行游行批斗。这一口号反映了
①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 ②“文革”时期无政府主义泛滥
③民主法制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④我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判断题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欧共体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5、判断题  服饰不仅能遮体御寒,也是表明整个社会进步的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法律一般都对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下层人民越级穿上层等级的服饰,甚至连马的装饰也有贵贱之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远远超过其御寒遮体的功能作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审美观对服饰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宫廷的影响:扑粉的假发,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服装的装饰作用越来越同其功效能作用相结合,过分的装饰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工作,所以从19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的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
材料四:右面是欧洲一普通平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服饰上的什么样的变化?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3)观察材料四的图片是属于什么时期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