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8-30 05:02: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2 “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
5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①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材料二?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并明确宣布“一边倒”。
材料三?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来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
——摘自《尼克公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周恩来的外交原则立场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二战”后形成了怎样国际格局?毛泽东的这段讲话指的是什么?
(3)杜鲁门和尼克松的分歧是什么?二者有无本质分歧?为什么?
(4)尼克松的话被周恩来、毛泽东所接受,说明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外交原则是什么?



4、判断题  今天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
A.“和而不同”和“仁”的思想
B.民本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5、判断题  从十七世纪中叶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口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四亿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A.没有发生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的战乱
B.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C.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D.领土大规模扩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