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8-30 05:02: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兰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C.“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他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故选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0分)阅改材料叫答问题。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何意义?(8分)

20年前,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单极时代。在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的倡议下,加强亚太之间合作的经济组织——APEC成立。经过20年的发展,APEC从创立时的12个成员增加到21个成员。其涵盖的人口也占了全世界的40%,GDP更是达到了54%。可以说,APEC会议是半个地球出席的会议。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积极参与APEC各领域的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对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APEC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正如澳大利亚APEC研究中心的报告所评述的那样:“APEC的故事就是亚洲崛起的故事;今天,则主要是中国崛起的故事。”
(2)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APEC的发展及中国地位作用的变化。(12分)


参考答案:
(1)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成为潮流。有利于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中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8分)
(2)①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了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趋势。20年来,“APEC”的成员从创立时的12个成员增加到21个,GDP达到了全世界的54%,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5分)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脚踏实地,不断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并积极参与APEC各领域的合作,对APEC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中国已经是APEC一个重要成员,对地区合作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7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中,A B C三项均是重要的因素,但只有D项才是根本原因,因此答案选D项。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破产的标志是
A.二月抗争
B.四五运动
C.九一三事件
D.全面整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