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王安石变法》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九)

时间:2020-08-08 06:24: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反对变法
C.宋神宗动摇不定
D.宋神宗软弱无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示,宋仁宗时期,军费开支占政府全年总支出多少个百分比?(2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所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分)
(3)商鞅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分别采取什么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4分)


参考答案:
(1)百分比:76.9%(或答“约77%”)(2分)
(2)问题:军队数量不断上升,军费开支庞大;(4分)
根源: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
(3)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2分)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2分)


本题解析:
(1)从图片中找出数据:军费开支是5000万缗钱,总开支是6500万缗钱。根据数学知识计算得出百分比即可。
(2)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较易回答:军费开支过大。联系所学知识,冗兵的根源在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臃肿,军队数量激增。
(3)第三问考查商鞅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回答。
点评:历史上是重大改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6分)
(2)作用:抑制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减轻人民负担;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以上各2分,共8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分)


本题解析:(1)本差距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关键信息:国用空竭、“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归纳。
(2)关键信息: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依据关键信息,从国家角度,主要阐述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等作用;从人民角度,则主要从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归纳均输法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官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的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人才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举资历。
(2)人才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3)为何重视:王安石是伟大的改革家,而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需要一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借鉴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调节措施:王安石:市易法、均输法。罗斯福:《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业产品价格,农业方面减耕减产,政府补贴,提高价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