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洛克》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三)

时间:2020-08-08 06:10: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认为财产权是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为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故选B。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洛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反映政治制度最终导致了
A.王权越来越强化
B.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C.封建领主的势力无法发展
D.国王领地越来越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指的是国王的统治区域受到挑战,国王的绝对权利受到削弱,因此容易导致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王权削弱,与封建领主无关,国王的领地变小不是最终的结果,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建采邑制度,各地贵族领有封地,势力强大,形成这一制度的主要基础是下列四组关系中的……………………………………………(?)
A.宗教与习俗
B.土地与契约
C.种族与阶级
D.关系与财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欧封建采邑制度的基础是土地的分配,封臣受封土地之后要向封君严格履行义务,因此答案选B,A C D三项不是封建采邑制度的主要基础。
点评:西欧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即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制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所以西欧采邑制的这一特点与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由较大的相似点。从经济发展形态而言属于自然经济,但与中国的小农经济又明显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人物:思想家洛克与潘恩
《政府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1680年前后便已写就,为了切合1689年的形势,洛克在出版时又作了一些补充。该书首先对由来已欠的各种君主专制主义学说进行了猛烈抨击。?
1776年1月,潘恩写出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他清楚地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君主制是一种糟糕的政体,最好不要采用。大不列颠正在用赋税和贸易限制损害美洲的经
济。让一个远在三千英里之外的小岛统治整个大陆,这是愚蠢之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洛克和潘恩对于政体看法的异同点,(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出版著作的主要目的。(5分)


参考答案:
(1)同:反对君主专制.(2分)
异:洛克提倡君主立宪制;(1分)潘恩主张民主共和制。(1分)
(2)目的:洛克为英国光荣革命辩护,(2分)宣传君主立宪的主张。(1分)潘恩为打破
北美人对英国和英王的幻想,(1分)激励北美人民勇敢地投入独立战争。(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该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示意图,仔细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13分)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3分)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2分)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2分)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点。(3分)


参考答案:(13分)⑴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影响: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封建等级制度形成;(3分)
⑵等级君主制;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3分)
⑶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2分)
⑷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
(5)15-16世纪国王为打击大贵族领主分裂势力,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到17世纪,却推行“君权神授”论,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型贵族的利益,最后导致英国革命。(3分)


本题解析:
知识拓展: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交叉,两种社会历史因素相互综合的结果。公元3世纪以来,罗马帝国境内盛行的隶奴制中已经孕育着新的封建关系萌芽,这种制度在实质上看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因为占有主要生产资料的大地产者,已经不能完全占有劳动者本身及其劳动(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在经营方式上,大土地所有制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相结合,剥削形式主要通过地租,这已经同封建的生产方式非常接近。另一方面随着日耳曼征服者的足迹所至,日耳曼人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组织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的君主、贵族和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益合流,共同形成了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被剥夺了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成为农奴,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被统治阶级。
(1)根据图一的信息,爵位^91考试网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的划分,可以判断出该政治体制是等级君主制,该制度是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分析,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2)根据图二中的“有一个由僧侣、贵族和商人代表组成的等级代表会议”可以判断出该政治体制是等级君主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3)根据图二中“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则可以判断出该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4)根据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整天历程,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历史进步性体现在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考查了王权强化与等级代表会议的关系变化。根据教材的相关说明,15-16世纪国王为打击大贵族领主分裂势力,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使得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到17世纪,却推行“君权神授”论,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型贵族的利益,最后导致英国革命。他们实际上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