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六)

时间:2020-08-07 06:0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4分)  
根据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4分)
材料三反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选择题  古代中国瓷器享誉世界,被称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输往国外
B.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C.元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明清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销往亚、欧、非



3、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事业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改革学制
B.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C.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地位
D.搞好学校硬件建设



4、选择题  清顺治十八年(1 66 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
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目是
A.防止倭寇侵扰
B.防范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禁对外联系



5、选择题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龙首渠
D.成国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