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王安石变法》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8-06 03:27: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富者累百巨万”、“强者兼州域”的现象,分别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有关?(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2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两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富者累百巨万”是由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导致土地兼并。“强者兼州域”是由于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分)
(2)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免役法。(2分)
(3)主题是发展经济。商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王侧重于变法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6分)


本题解析:(1)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措施回答。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富者累百巨万”;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王安石认为“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免疫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免疫法使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
(3)两则材料的主题都是发展经济。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土地私有,侧重于土地制度的改革;王安石认为“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杯酒释兵权”?
B.“庆历新政”
C.“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D.?实行“恩荫”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明经诸科
B.诗赋
C.经义和时务策
D.律令和断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和断案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07·山东文综,33)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10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1)(10分)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5分)“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本题解析:(1)可以直接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找出答案;(2)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含义是指:“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点评:材料从后世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角度考查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实自王安石变法后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持否定态度,直至晚清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维新派重要领袖梁启超才从改革的角度对王安石其人和变法作出重新评价,这种评价颠覆了传统观念,当然这种评价是从当时维新变法运动的实际需要意图出发的。对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历史评价的角度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