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27:42
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6分)
(2)核心思想:实用主义(实用原则)(2分)
意义: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2分)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2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有利于变法的推行。(1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从中可以得出北宋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忽视实用;
(2)依据材料二中的“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可以看出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用主义。第二小问依据第一问中北宋教育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意义是:有利于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变法的推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王安石变法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负担,但是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其改革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其了富国强兵的作用但是根本没有变,所以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宋太祖对军权进行改革后,使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消失。但是来自辽和西夏的外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
B.清查耕地面积
C.管理对外贸易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的内容之一。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其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故选D。其他各项均与史实不符。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改革往往因专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新创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北宋军事改革②北宋财政改革③王安石募役法④商鞅按军功授爵⑤唐实行募兵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③此法令使得原本拥有免役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也不得不交钱,这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④政治上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