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16:24
1、判断题 相传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通过和亲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出《步辇图》的信息:这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坐在龙辇上,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四个选项都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只有D 项能与画面相符。
点评:《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是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们常说“多行善事”、“与人为善"、“真善美",但如何才能达到“善”呢!古希腊有位大哲学家认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这位大哲学家应是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格拉底的观点是:知识和道德合二为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邸报》
B.《戏报》
C.《中外纪闻》
D.《昭文新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 “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 “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 “敌人之声” “伙伴之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 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到了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1969 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都是错误的。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就签订了同盟条约,建立了同盟关系。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这经历了由兄弟之声到敌人之声的转变。到了20世纪后期,中苏关系缓和,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了伙伴之声的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