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3:16:24
1、判断题 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明朝政府同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一种手段
2、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正式升为学院。
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已蔚为大观,包括新教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岭南大学等13所和天主教创办的3所。教会大学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
很多学校招收贫困家庭的子弟,学校不仅免收学费,还提供膳宿生活甚至路费。而教会大学除了一小部分学费收入,绝大多数开销都来自于海外教会和私人机构的捐赠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教会学校虽然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特点,但在中国文化传播与研究中也成绩斐然。当时的很多教会学校,不仅教授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教会学校自然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如被誉为“近代留美第一人”的容闳赴美留学就得到了美国传教士布朗的直接帮助。
——摘编自李铁《历史深处的中国教会大学》
材料二?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说:“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并在未来的世代里将在一切生活的领域里取回效益,其发展将比目前估计更为远大。”
——董雪梅《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教会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办学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3、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11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4、判断题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
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思想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