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8-06 02:51: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会越来越多。”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和新中国“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
B.都主张无限制的思想自由
C.都是西方思想影响的结果
D.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中各个阶层利益的代表都有,并且当时政治不统一,统治者的也不是唯一的,所以A项错误的。BC项为错误项,与史实不符合。当时的各家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各家思想的出现是由于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1)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它有什么突出特点?(2分)
(2)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请说出这一时期雅典国家三个主要权力机构的名称。(3分)
(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而中国明清时期也曾设置内阁。简要指出二者的两处不同。(6分)


参考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2分)
(2)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3分)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封建性质。
产生过程:内阁首相经选举产生;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
地位: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不是法定机构,皇帝可以随时解散。
权力:行使国家决策和管理权力;主要备皇帝顾问。(6分,答出两点即可。答出其它,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汤姆打电话约玛丽周末到工厂观看大机器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的时间“19世纪中期”可知,这时候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汽船、火车都是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ABC符合史实,不选。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4分)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岫《豳风广义》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朝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杨岫建议采取哪些措施?(6分)
战国时期已有思想家从人性的观察中引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法制主义的思路。……他们认为,仅仅希望凭借人性自觉来维持社会秩序,显然是缘木求鱼,所以他们主张一面要有“法”来控制秩序,一面要禁止雕文刻镂和锦绣纂组,以杜绝对人欲的诱惑。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战国时期“法制主义思路”的主张及实践。(8分)
现代社会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早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依据材料,说明黄宗羲思想主张中的进步性,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参考答案:
(1)荀子主张礼法并施(2 分);韩非子以法治强化君主专制;李悝变法,制定《法经》; 商鞅变法,推行严刑峻法。
(2)法律不是君主的工具,批判君主专制(2 分)。君主专制日益强化(2 分);商品经济的 发展(2 分);文化专制加强,理学僵化(2 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荀子主张礼法并用;韩非子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李悝变法,并制定《法经》;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依据材料中“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总结出黄宗羲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意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看: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化专制加强,理学僵化。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