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五)

时间:2020-08-06 02:27: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表述反映了黄宗羲思想主张的有(   )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揭露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                ④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鼓励学思结合
B.启发式教学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所以体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所以选“B”
考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巨害也。”慨言此论的先秦思想流派对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应是
A.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B.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D.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繁为攻伐”、“实天下巨害”是主张“非攻”,是墨家思想,故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本题难易程度中等,考查了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不准确,程朱理学本质上是儒学,而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早在西汉就已经确立;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而且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
材料二 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 “君权”有何共同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关键因素:民心的得失。(1分) 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2分)
(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2分)
(3)关键:正君心。(1分) 方法:存天理,灭人欲。(1分)
(4)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分)
(5)共同:限制君权(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的信息来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强君主权力角度思考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朱熹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角度思考概括方法。
第(4)问依据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反对君主专制角度思考回答。
第(5)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四则材料主要论及的是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如何对君主权力大胆的进行限制的问题,回答时候要依据材料内容从古代思想家想尽一切办法限制君主权力限制君主行为的角度思考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正统地位?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黄宗羲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