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二)

时间:2020-08-06 02:27: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2、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3、选择题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4、选择题  清朝某著作中谈到:“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提出“理即气之理,而后天为理之义始成”,有力地批判了“理在气先”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观点。这部著作应该是( )。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船山遗书》
D.《四洲志》



5、选择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