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1:49:50
1、判断题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化三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一化三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得知:“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中央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目的,A是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措施,B项发生在三大改造中,D项属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内容。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6分)
(2)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9分)
本题解析:
(1)周忱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
(2)依据材料二分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周忱财政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周忱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2分)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从而开始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发展进程。
材料:?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
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
(1) 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7分)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5分)
参考答案:
(1)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3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2分);兴修水利(2)
(2)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农业中的过度垦殖;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战乱;自然灾害等。(5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第一问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第二问可以从人口增加、战争、大兴土木等因素来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年 | 资本主义世界 | 美国 | 日本 | 联邦德国 | 法国 |
工业总产值(%) | 100 | 37.8 | 9.45 | 10.1 | 6.5 |
出口贸易(%) | 100 | 15.2 | 6.9 | 12.2 | 6.4 |
黄金外汇储备(%) | 100 | 15.5 | 5.2 | 14.6 | 5.3 |
参考答案:
(1)意图: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2分)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货币组织);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每点2分,共4分)
(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2分)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2分)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霸主地位(或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答任意一点,2分)
(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2分) 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世界战略。依据“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可知美国的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是称霸世界。其有利条件可结合二战后国家力量对比变化来回答。具体表现为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力量对比变化为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进而使得世界格局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力西欧、日本开始摆脱美国控制,世界多极格局出现。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