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9 00:54: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右图中所示人物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他当选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了贺电。那么在联合国历史上,中国是什么时候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常思索的话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下列关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是指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道义
B.孔子强调“仁”,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
C.“三思而后行”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忠告,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反映了他缺乏原则性的局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分)
(2)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变法失败。(2分)
(3)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2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领导者的策略和人品。(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
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创立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B、C、D符合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A项错误。
点评: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注意理解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注意与政治学科相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