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时间:2020-01-29 00:49: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五,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 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5)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4分)
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参考答案:(14分)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2分)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2分)
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2分,任答2点即可)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4分)
(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A项发生在1927年;B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初,均不符合题干要求。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