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1-29 00:3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
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在“只有全国粮票”;B项错在“木刻手法”;D项错在“粮票是货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最好的印证。对以上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C.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D.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

A.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
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
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先秦古籍《礼记·乐记》记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表明
①人们很早就探索物质利益关系?②理学萌芽于先秦时期
③反对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④天理与人欲之辨由来已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选择,由“灭天理而穷人欲者”③的说法恰好相反,而理学并非源于先秦时期,所以②的说法也不对,由此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1 906年( )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裁撤军机处
C.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D.设立责任内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预备立宪的过程及与立宪派与君主立宪的区别。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