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20-01-29 00:20: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观点对世界思想文化具有独创性的是 ( )
A.中庸之道
B.三段论
C.动植物分类法
D.对于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的认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雅典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以下他最有可能赞许的培养目标是

[? ]


A.教育家
B.数学家
C.哲学家
D.合法公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以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孔子是中国远古“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2分)
(2)结合材料指出,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分)简述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历史作用。(6分)
(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一理论的提出?(2分)简述其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发展的显著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整理六经,对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初步总结。
(2)三民主义(2分);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现实;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中国革命道路理论)(2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1孔子?图2柏拉图?图3康熙帝?图4克伦威尔?
(1)简述图l和图2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2)图3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4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孔子:仁。柏拉图:哲学王(哲学家王)。
(2)特点:战争;谈判;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
(3)征服爱尔兰、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英荷战争。
(4)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本题解析:
第(1)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题是哲学。第(2)问从对内和对关系角度归纳特点。第(3)问也可以从对内、对外分析克伦威尔的措施。第(4)要从政治角度探究人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在《礼记·表记》“……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这里孔子强调的观点是(?)
A.君臣的行为都应提倡“仁者爱人”
B.用“中庸”来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C.君臣的行为均应“顺从天意”
D.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当中“……故君命顺(顺民情天意),则臣有顺(顺从)命;君命逆(违背民情天意),则臣有逆(违抗)命。”可知其前半句说的意思是,君主若顺从天意则群臣也要顺从君主;后半句说,若君主不顺从天意,则群臣也没有顺从君主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君臣关系上应“忠君”但不“盲从”。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