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9 00:19:32
1、判断题 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
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B、C、D都是台湾府设立的意义;166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故A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此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
C.表明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因此B符合题意;而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就是中苏建交,1953年中印代表会见时新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因此排除ACD。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武昌起义的枪声刚刚停息,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不久扫荡这座中南重镇。大街小巷,处处可闻“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D.反清革命的需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武昌起义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与题干所描述情景相符,因此选A.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现了“一国两制”,这说明“一国两制”的实行有最高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所以C项符合题意,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一方面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一方面中国丝、茶大量出口,这表明
A.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世界市场完全控制中国经济
C.中国的丝、茶生产迅速发展
D.西方侵略破坏民族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分离,另一方面茶叶生丝大量的出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A。B项说法绝对;C项只是说了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提到是否出现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量增加,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