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9 00:19: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西方代议制史实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大致形成于18世纪
B.美国通过联邦制有效地协调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
C.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德意志帝国议会实际上是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是1721年上任的罗伯特·沃波尔,所以A项正确。美国的联邦制原则体现了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宪法中列举出来的国家主权权力,其它未列举的权力属于人民与各入州,所以B项正确。法国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所以C项正确。在德国君主是专制的,名义上有宪法与议会,但这两者对皇权没有任何的约束力,所以D项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读下面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  )。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臣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今世欧洲之立宪,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而其中或君之权重于民,或民之权重于君。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材料二?盖民所不得自由者,必其事之出乎己,而及乎社会者也。至于小己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法律之所禁,皆其事之害人者。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第四册)·按语》
(1)概括材料一中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材料二中所述的严复的法律思想。(9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法律以贵治贱,服务于君主专制;近代西方的法律君民并主,英国等西方国家均因立宪而强。(6分)
(2)近代中国因长期的专制统治而落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严复提出了法律维护自由、立法为民、法治强国等法律思想,它具有反对专制、追求近代民主政治的进步意义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以贵治贱,以贵治贱”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法律以贵治贱,服务于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可以得出近代西方的法律君民并主,英国等西方国家均因立宪而强。
(2)材料“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材料一 法德关系大事年表

1806年 拿破仑重创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急先锋普鲁士军队
1940年6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贝当政府投降
1813年 莱比锡大会战,拿破仑战败
1951年4月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815年 滑铁卢战役,法军再次战败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870年 色当战役,法军大败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之间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最终德国战败
1992年 《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1919年 《凡和赛和约》签订,德国被宰割
1993年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
(1)根据大事年表的历史事件,分析法德各个时期的关系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德国则依靠自己的诚意,消除了笼罩在法国及所有欧洲人心头的阴云。——刘作奎、张伟《德法化解百年恩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法德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和解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现在的中日关系远比当时的法德关系复杂,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民族感情和舆论氛围都还是相对脆弱。两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存在尚待克服的障碍和藩篱,无法期望一朝一夕达到完全的政治信任。——吴怀中《中日战略互惠需战略互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相比法德关系的发展存在怎样的差异。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关系的和解给中日关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迪。


参考答案:
(1)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最终战败,失去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受到重创,战后形成凡尔赛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德实力进一步削弱,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两极格局取代;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德走向和解,促成欧洲联合,冲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断加强。
(2)主要因素:德国对战争真诚的认罪态度使法国抛弃成见(此点必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法德面临美苏的控制或威胁(答出美苏争锋的时代背景即可);法德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法德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比较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走和平、合作、共赢成为民意的主基调。(答出四点即可)
(3)差异:法德之间经历并超越相互憎恨的历史,实现了真正的和解,而中日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复杂性。
启迪:增加双方战略互信和减少战略上相互猜疑;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发展中日的民间交流,重新建立双方互信,营造友好氛围;求同存异,着眼长远利益,搁置争议。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涉及时政热点——中日关系问题。第(1)问,直接依据表格信息,首先明确各个时期的法德关系,然后对应说明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第(2)问,法德关系的和解,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时代背景,结合法德自身的关系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综合分析。第(3)问,中日关系与法德关系相比,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和复杂性;法德关系的和解对中日关系发展有很大的启迪,对世界和平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 刺史
B.太尉 军机处
C.丞相 参知政事
D.郡县 行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设十三刺史,刺史官级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巡行郡国,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以后,成为定制,形成一套监察制度。东汉时,刺史成为常驻官员,后又掌军政大权,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监察官员演变为行政官员,监察区变为地方行政区),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郡县制: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行省制:元朝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军机处: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削弱相权 。“军机处”,雍正时设立,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A中御史大夫和刺史都有监察职责,C丞相和参知政事都有行政职权D郡县和行省都属于行政机关。B中太尉是掌管军事的官吏,而军机处则是权利中枢。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