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1-29 00:04: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民间流传一副对联,上下联是“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这表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
A.企业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缺乏激励机制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C.部门间相互监督能较好防止腐败
D.开始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可知其表现的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由政府决定,企业缺乏自主权,显然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题目并没有涉及行政效率、腐败的问题,开始出现了市场调配资源的要求在此之后。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回答19—21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制造金融混乱
B.赚取更多英镑
C.维持美元价格
D.支持浮动汇率
小题2: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B.欧元的诞生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C.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
D.说明欧元已经成为“欧洲单一货币”,政治上的统一指日可待
小题3:图6是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的流程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韩国是世界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②韩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
③汽车生产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④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二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协议,构建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体系的显著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其目的就是要稳定美元地位和价格。故选择C。
小题2:从现在的情况看,欧元诞生后,并未使欧洲经济更稳定,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导致整个欧洲经济风雨飘摇,欧元本身也岌岌可危,B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路还很远,跟本谈不到完全实现,C错误;欧元并非欧洲的单一货币,仍然有欧洲国家使用原来的本国货币,比如英国就仍然使用英镑,D错误。只有A项符合“欧洲一体化”题意。
小题3:从图中可看出,韩国某一汽车产品的零件有很多是其它国家生产、制造,说明了②③④正确,①无法从材料中获得认识。故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②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④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点评: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是在后来汉武帝时期,与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是AB。尽管B项也有道理,但题干材料的落脚点是最后一句“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即信息技术对国家民主政治的影响,故A项最佳。
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此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 “卫星”
C.各地人民公社都大力倡导包产到户
D.深圳和珠海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 “卫星”发生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