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9 00:04: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
C.“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C、D四项分别为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和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故本题应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说明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实行公历,而民间依然有实行农历过年的,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故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索邦大学教授格扎维埃·瓦尔特曾说:“孔子是‘没有疆域的国王’,他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至深。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要继续前行,应当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当今人类从孔子那里汲取的智慧不应包括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们现在吸取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是指好的积极地方面我们要吸取,落后的要抛弃。A项说的是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B项说的是学习上要学思结合;D项说的是要相互关爱,天下即可达到德治的境界。因此ABD三项都是学习的内容。C项体现的是等级制度,属于糟粕的内容。故选C
点评: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仁和礼,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孔子的其他的思想主张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是因为
①民主党派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②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民主党派人数多,有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的原因。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的原因是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与民主党派成员的文化水平无关,与民主党派人数多少无关;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70年代”,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新中国“扬眉吐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实现“跨洋握手”,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两国关系“冰释雪融”。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迅速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