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8 23:38: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阿诺尔德·汤因比指出:“文明乃是整体,他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在这个整体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都保持着一种非常美好的平衡关系。”可以看出阿诺尔德·汤因比认同? (? )
A.国家史观
B.阶级史观
C.英雄史观
D.整体史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文明乃是整体,他们的局部彼此相依为命……”可以看出汤因比上强调的是整体史观,即以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故选D。A项是以国家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认识历史;B项是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项是强调个人,突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特别是1937年以来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那一年,“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体现了民国初期的社会特征,“政体沿革,民国建立之本”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教育目标,选正确答案为D。讲仁政、注重传统道德的培养是清末政府的教育目标,排除A。强调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目标,排除B。强调近代列强的侵略,激发民族复兴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国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时提出来的,排除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1791年宪法》
①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把《人权宣言》作为前言 ③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献 ④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献。热月政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因此,③④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该图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游行,对其误读的是

A.反全球化运动内含着对全球化秩序性的追求
B.反全球化运动将推动世界的合理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将阻滞全球化进程
D.反全球化运动存有非理性的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反全球化运动不会阻滞全
球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习俗的变迁。从材料可以看出,跪拜礼已经被取消,这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