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27:36
1、判断题 (22分)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10分)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8分)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6分,每点2分)
不同点: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4分,每点2分)
(2)原因:马汉“海权论”阐述了建设海军,夺取海权,争霸世界的主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家积极向海外扩张;在海外扩张中,美国与英、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激烈,尤其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8分,每点2分)
说明: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1分)如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菲律宾等地;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1分,任答一点)
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1分)如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成为列强瓜分中国中的最大受益者。(1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然后分析对比,依据材料一二均可以得出两者都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主张加强东南沿海海防;重视发展海外贸易,但孙中山还提出加强海权的关键是建立民生政府(民主政府);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结合马汉论述的海军建设、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扩张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美国史实分析归纳美国加紧争夺殖民地、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然后准确运用相关史实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民报——发刊词》
? 材料二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 材料三 (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材料四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材料所说的“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是怎样实现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中国革命13年来,为何“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孙中山在此期间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其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孙中山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品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满清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发动辛亥革命。
(2)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捍卫民主共和。
(3)革命屡遭挫折教训,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和苏联的帮助。
(4)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坚持不懈的民主革命精神,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正确理解“孙中山的未竟事业”是解答的关键,孙中山先生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而穷其一生,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国初年,孙中山曾致函黄兴,提及“癸丑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败者,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散。”“癸丑之役”是指
A.广州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