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8 23:24: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图最早形成于哪一年

A.1939年3月
B.1940年6月
C.1941年12月
D.1942年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下列事件中,推动该同盟形成的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英美加强对苏联的援助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和英美加强对苏联的援助有利于推动同盟的形成。其它与同盟没有关系。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⑴ 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7分)
⑵ 中途岛海战美国为什么会以少胜多?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谈谈你的想法。(5分)
⑶ 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⑴ 不正确。战争虽然起到了加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作用,但是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以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等。(7分)
⑵ 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军取得重大成功。现代战争运用高科技手段,信息之争更为重要。(5分)
⑶ 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美国易守为攻。(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以上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3分)。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8分)?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2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3分)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变化:①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②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③1938年10月占领苏台德区;④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每个1分,择其3即可,共3分)。
原因: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理,激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②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积累巨大力量。③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讹诈(如慕尼黑阴谋等事件),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每个2分,共8分)
(2)做法: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1分)。原因:避免东西两线作战。(1分)
(3)构筑马奇诺防线;推行绥靖政策;极力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每个1分,择其三即可,共3分)
(4)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积极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③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④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每个2分,择其2即可,共4分)


本题解析:(1)变化:对比两幅地图可以看出下列四处不同: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德国占领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区;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原因:需要从德国方面要突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并且在经济危机之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力得到增强的情况下,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手段,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而与此同时,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
(2)做法:因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的位置,所以它会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处境,为此德国需要采取速决战的战术,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自身安全,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为增强自身的防卫能力而构筑马奇诺防线;为了避免首遭进攻而推行绥靖政策;为防止德国过分强大而极力削弱德国;还有就是尽可能的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等等。
(4)题目要求:“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要想更好的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从一战和二战中吸取教训,首先不主动进攻邻国,即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等;而应该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同时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时候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尽力促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和平的大环境对于营造较好的邻国关系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