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20:43
1、判断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的参与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等方面。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原则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共同纲领指的是1949年9月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B项中西藏自治区1949年尚未设立,应是在1965年。C项不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是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造成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C.中央在1959年错误地发动了“反右倾”运动
D.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了解出现三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历史背景。在主观、客观原因方面,根本的是党犯了“左”倾错误,如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体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表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故选A。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建立, B项不正确,当时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C项不正确,继昌隆缫丝厂设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项也不正确。
点评: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掀起了广泛地抵制洋货、鼓励使用国货,特别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发展的比较好的还是轻工业,工业基础还是很薄弱。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新政”的推行并没有给清朝统治带来暂时的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代表人物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从1903年起公开呼吁实行君主立宪。日俄战争后,他们以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的俄国为理由,呼声更高。在国内革命形势迅猛高涨的震撼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显赫人物如驻外使臣、督抚、尚书、侍郎等,也要求制定新的策略以挽救朝不保夕的清朝统治,相继奏请“变更政体,实行立宪”。1905年底,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前往欧美日本各国“考察政治”,表示考虑实行宪政问题。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立宪团体发动国会请愿运动,部分督抚也有呼应。黑龙江巡抚程德全、湖广总督陈夔龙、两江总督端方、四川总督赵尔巽先后奏请开国会。宣统二年九月(1910年10月),立宪团体发动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东三省总督锡良等十八省总督、巡抚、将军共19人联衔奏请速开国会,他们针对清廷坚持9年为期开国会的顽固立场写道:“时局危险,已远过于德宗在位之日,缓无可缓,待无可待。此即阁、会克期成立,上下合力,犹恐后时,奈何以区区数年期限争持不决乎?”……十月初三日,摄政王载沣宣布将于宣统五年(1913)开国会,它比预备立宪原订时间提前了3年。
——房邻《封疆大吏的沉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实行宪政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部分督抚奏请速开国会的目的及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国内革命运动高涨;立宪派的请愿;内部实力派官员的奏请。(8分)
(2)目的:变更政体,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消弥革命,欺骗人民,维护清朝统治。(4分)
影响:实力派官员的奏请引起清政府重视,也壮大了立宪团体的声势,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3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原因从材料一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代表人物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可以概括出立宪派的请愿;从材料一中“日俄战争后,他们以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的俄国为理由,呼声更高”概括出日俄战争日本的获胜;从材料一中“在国内革命形势迅猛高涨的震撼下”可概括出国内革命运动影响;从材料一中“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显赫人物如驻外使臣、督抚、尚书、侍郎等,也要求制定新的策略以挽救朝不保夕的清朝统治”概括出内部实力派官员的奏请。
(2)第一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代表人物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也要求制定新的策略以挽救朝不保夕的清朝统治”概括出变更政体,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维护清朝统治,从材料二中“他们针对清廷坚持9年为期开国会的顽固立场写道:“时局危险,已远过于德宗在位之日,缓无可缓,待无可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消弥革命,维护统治;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扩大立宪派的影响,推动中国政治民主话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