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8 23:20: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艳同学在翻阅某个时代的报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列宣传口号:“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这个时代是
A.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再从“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的信息可以看出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实际,结合所学可判断出这一时期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合作社股权证
A.社会主义所有制具有单一性
B.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C.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D.股票是公有制度的产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票证背后所反映历史史实变迁的理解。三种票证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故选B。A项错误,社会主义所有制除了公有制还有混合经济等多种形式;C项错误,三大改造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废除了股票制;D项明显错误,并不是社会性质的标志。
点评:建国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国初期特别是三大改造时期实行过股份制,主要是入股的方式。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股份制在中国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79年,第一张股票发行,股份制在中国再次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4分)交通工具的变化,是国人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民国时期的整个中国,就是这样一个交通工具的博览会,在新式交通工具奔驰于大地、航行于江河、飞行于天空的同时,有更多古老的交通工具仍在城乡水陆交通线上通行。
材料二:“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当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时,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
材料三:城市公共交通遇到了一种尴尬,……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曾几何时,……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
——据《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8分)
(2)以材料二汽车制造业为例,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生产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3)材料三中的“尴尬”指什么?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外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外国侵略者通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迫使新式交通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列强的入侵);(4分,答对2点即可)
内因:洋务运动的带动;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思想观念守旧。(4分,答对2点即可)
(2)状况:基础差,底子薄,技术落后。(2分,答对2点即可)
措施: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向苏联学习;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6分,答对3点即可)
(3)尴尬:非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从消失到重现[或人力三轮车卷土重来](2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了剩余劳动力,涌到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下岗职工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6分,答对3点即可。如果考生只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没有阐释,则各给1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清末民国时期,新式的交通工具和传统的交通工具并行于世的现象;结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及所学近代中国交通工具更新的原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外因方面,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外国列强的入侵客观上促进新式交通建设的兴起。内因方面,清末洋务运动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国的成立等。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还是水平问题啊”等关键词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技术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发展工业而采取的措施有: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向苏联学习,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3)依据材料中的“改革开放初期,非机动车(除了自行车和残疾人用车外)曾一度从城市的马路上消失。”、“慢慢地发展为机动三轮车满大街跑,人力三轮车也卷土重来”可以得出“尴尬”指的是非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从消失到重现。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中的“下岗人员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也涌到城市找工作,”,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知识,城市国企改革,使下岗工人的增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产生了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工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6分)
(2)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9分)


本题解析:
(1)周忱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创立“平米法”;建立“济农仓”。
(2)依据材料二分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周忱财政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周忱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是(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在这一时期农村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合作社。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