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8 23:1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欧洲一体化进程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在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推动力。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加
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原因,经济一体化直接推动政治一体化,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图一?图二
材料三 :

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1向图2发展趋势转变的要因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特征:由经济联合到逐步走向政治统一(2分)
格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多极化的趋势(4分)
(3)因素:欧共体(欧盟)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苏联解体;俄罗斯力量的增强(6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回答此问题需要正确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然后依据这些内容来归纳总结出答案。欧共体最初的合作是经济上的,后来开始了政治上的合作,欧盟成立后开始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合作,组织的性质也由经济联盟变成政治经济联盟。
(2)第二问,第一幅图片上写的是旧的世界格局,它应该指的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个格局是以美苏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格局,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图二反映的是未来的世界格局,即是正在形成中的的世界格局,它应该是指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它的单极世界,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所以多个国际力量中心出现,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无法确立,新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3)第三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借助第二问题的答案,把第二问答案中的半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展开论述即可。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于本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最主要体现,所以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产生,这是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中心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运动的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地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案例适用于下列哪一法律(?)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该题的主题是“民告官”,村民告镇政府。而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只能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世界分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2.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准入的红利”、“ 3.世界分享了中国降低壁垒的红利”,这是一篇文章的三部分的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的总标题最可能是
A.《“开埠”170年,上海走向世界》
B.《“入联”40年,中国在长大》
C.《“改革开放”30年,世界跟着变》
D.《“入世”10年,世界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经济增长、中国市场、中国降低壁垒等信息和每一项中的“红利”可以看出这是讲的中国的入世对世界的影响,世界从中分项到积极的成果,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是否是上海;B项说的是中国的情况,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世界的变化,而是世界的获益的地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