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时间:2020-01-28 23:03: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
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分)
(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2分)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分)
(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3分)
(3)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2分)
(4)理学,空谈(清议)误国。(2分)主张:太平天国:《资政新编》、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师夷长技术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6分)


本题解析:(1)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原因主要是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归纳。
(3)关键信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修身、处事和接物之要,结合理学思想的特点,主要是从道德角度分析归纳。
(4)关键信息:“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 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从“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与“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分析可知第一小问中的理论与弊端分别是指理学及空谈义理误国;第二小问抓住时间信息限定,列举农民阶级、地方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主张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事实上.中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之初,首先不在‘权力意识’,而是‘义务意识’,戊戌时期的维新派妇女首次提出‘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中国妇女的觉悟
C.女权运动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义务意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可以看出当时的背景是民族危机不断地加深,不管男女,都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故选D。ABC项都是其原因,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未从根本上分析,也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妇女解放的特点。
点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加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去。材料既体现了在这一民族危机增强的情况下,妇女的民族意识也在觉醒的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都要从社会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原理出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 )
A.完全抛弃先秦儒学
B.只吸取了法家思想内容
C.宣扬“君权神授”
D.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B项叙述不完整;C项是新儒学的内容而非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学生:请问什么事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上边是苏格拉底和学生的对话,苏格拉底关于“善行”的话,表明
A.苏格拉底没有判断善恶的标准
B.善恶具有相对性
C.只要目的正确,恶行也可以理解
D.时间按没有善行与恶行之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说法错误,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美德;C项错误,只要目的正确,恶行也不再是恶行;D项认为没有善恶之分是错误的。材料中,苏格拉底教育自己的学生善与恶是相对的,一切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故选B。
点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是美德,人最求的最高境界是善。学生需要对苏格拉底的主张准确的理解。与此相关的智者学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