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2:45:23
1、判断题 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马车?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条
铁路——京张铁路?
材料二?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形成了以临清、德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镇区间贸易和以登州、胶州为代表的沿海城镇区间贸易两个封闭的系统。19世纪下半叶,随着铁路的兴建和新河道的疏浚通航,全省初步形成了以三河(黄河、小清河、卫运河)、二路(胶济铁路、津浦铁路)为框架的商路网络。新商路一方面将彼此隔绝的地区连接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又使沿路许多市镇成为新的集散市场……由于青岛、烟台通商口岸新设施的建成,以及轮船运输业的兴起,出现了“水陆货物皆转移于青岛,而胶州商务乃至一落千丈”,登州港口“仅余断港绝潦,为贩夫佣妇洗菜浣衣之所”的现象。……咸丰年间,黄河北徙截断运河,致使河道淤塞,航运受阻,河身日渐浅涸,仅东昌、临清间有小舟来往,商业大受影响,济宁也日见寥落。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由传统交通工具向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试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山东商业布局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近代交通工具的巨大优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的促进;政府、开明进步人士的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变化:运河城镇区间贸易和沿海城镇区间贸易两个系统的联系加强;在两大贸易体系之间形成了新的集散市场;通商口岸地区贸易迅速发展;运河城镇区和沿海城镇区逐渐衰落。原因:新的通商
口岸的开辟: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兴起;运河河道淤塞。航运受阻。
本题解析:本题以交通为切入点。考查交通工具的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1)问从近代以来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交通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第(3)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晚清康有为搞“戊戌变法”,他需要发掘古代思想资源作为变法的理论支撑。所以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曲折发展的历程,就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初期,共和国领袖们制定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请写出制度名称。(6分)
(2)在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遭到的最大挫折的是什么事件?国家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事件是什么?(4分)
(3)进入20世纪90年代,共和国的领导为民主政治建设树立的里程碑又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2)“文化大革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分)
(3)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接着又将这一提法写入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2分)
本题解析:(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的重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2)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文化大革命,它使民主法治建设遭到巨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接着又将这一提法写入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普罗泰(塔)戈拉,二者的区别在于
A.知识是否决定人的价值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
C.是否强调道德修养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强调道德修养,而普罗泰(塔)戈拉没有注重道德修养,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和“新的春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初
C?甲午中日战争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之初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春”指19世纪70年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秋”、“冬”是指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摧残。“新的春天”指建国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