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管子·心术》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道与德无间,德出乎人。这段材料
A.表明了法与德的基本矛盾
B.奠定了法家学派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儒家“德治”的思想
D.强调了“人治”的治国理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信息“道与德无间”可排除A项;韩非论证了对各谋私利的人群施以权术法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的方法,由此正式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据此可排除B项;C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材料体现了“法出乎权”的理念,故选D项。
点评:关于治国理念,诸子百家各有不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儒家主张用“仁”、“德”治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发生在1958年的中国的普遍现象,对这一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B.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局面,当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历经数十年才逐步拆除。
(2)拆除各种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据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13日晚最终投票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美国国会最终批准的这份计划保留了受到各方广泛批评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
(3)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为什么受到各方的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0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国,中国怎么办?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就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华尔街首先爆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之后向世界各地蔓延。
(2)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意义: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的发展。
(3)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有引发全球贸易战的危险。
(4)扩大国内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联合国际力量维护世贸规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作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